教授

当前位置: 首页>> 师资力量>> 专任教师>> 教授>> 正文

张毓峰
发布时间: 2020-05-08

张毓峰

职称:教授

电子邮箱:zhangyf1975@swufe.edu.cn

个人简介:

经济学博士,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兼任四川省旅游学会理事和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专家库专家、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审专家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、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、四川思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。1994年考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,1998年7月获经济学学士学位,2003年12月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,2008年7月获(区域经济学)经济学博士学位,2010-2011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勒那商学院作访问学者。

科学研究:

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管理、区域经济、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。近年来在《中国人口.资源与环境》、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、《旅游科学》、《旅游与服务研究》、《城市规划》、《财经科学》、《经济体制改革》、《农村经济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;独立出版《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》和《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:基于劳动空间分工的视角》专著两部,参与出版专著3部;主持或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、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、市级课题3项,校级课题4项,横向委托项目30余项。

成果获奖

1、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(2017年)

2、成都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(2014年)

3、第二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一等奖(2012年)

4、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10年)

5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(2007年)

6、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(2008年)

7、成都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8年)

8、《关于推进“政区合一”体制转型提升成都工业园区发展和“首位领跑”能级的建议》等研究报告获得省市级领导肯定性批示。

代表性学术论文:

1、张毓峰,胡雯. 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优化[J],中国人口.资源与环境,2017,27(11):169-175.

2、张毓峰,胡雯. 城市区域外部空间联系的形成机制:基于跨国公司劳动空间分工的视角[J],经济社会体制比较,2010(4):172-177.

3、张毓峰,张勇,阎星. 内陆经济崛起与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[J],财经科学,2014(5):103-112.

4、潘莉,张梦,张毓峰.地方依恋元素与强度分析——基于青年游客的质性研究[J].旅游科学,2014,28(02):23-34.

5、胡雯、张毓峰.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:以成都市为例[J],天府新论,2011(3).

6、阎星,张毓峰,胡雯. 内陆经济崛起背景下成都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[J],天府新论,2012(5):52-55.

7、胡雯,李萍,张毓峰. 博弈视角下灌溉系统可持续治理:嵌套分层的多中心治理结构[J],经济体制改革,2012(1):92-96.

8、胡雯, 胡俊波, 张毓峰. 农民工返乡创业历史流变:阶段演进及内在逻辑[J],农村经济,2013(8):97-101.

9、张毓峰,张梦. 国外旅游目的地治理研究述评[J],旅游与服务研究,2013(1):16-33;

10、胡雯,张毓峰,黄小娟. 四川省各市州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[J],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,2016(4).

11、张毓峰,刘芷晗.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内陆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研究:成都案例[J],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,2013(5):76-81.

12、阎星,张毓峰,胡雯.建设3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群:内陆经济崛起背景下成都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[J].四川社科界,2012(4):29-30.

13、张毓峰,阎星.论中国城市政府间的制度竞争[J],经济体制改革,2005(1).

14、张毓峰、吴开超.中国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[J],天府新论,2005(6).

15、吴开超,张毓峰.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内在生成逻辑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[J],《甘肃理论学刊》,2006(4).

16、张毓峰.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-以成都武侯鞋业集群为例[J],四川理工学院学报,2007(1).

17、张毓峰,胡雯.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组织基础及其转换研究[J],经济论坛,2007(11).

18、张毓峰,胡雯.体制改革、空间组织转换与中国经济增长[J],财经科学,2007(8);《经济研究参考》2007年第60期(总2116期)以“中国经济空间组织转换:内生需要与动力机制”为题进行摘录。

19、张毓峰,胡雯,阎星.转轨时期中国城市区域的一体化发展:基于劳动空间分工及其协调机制的研究[J],经济社会体制比较,2007(5):144-146.

20、张毓峰,胡雯,袁安贵.论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目标与框架[J],生态经济,2008(5).

21、张毓峰,袁安贵,何光汉.基于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的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[J],生态经济,2008(3).

22、张毓峰,张梦,胡雯.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:一个理论分析框架[J],财经科学,2009(2).

23、张毓峰,胡雯.劳动空间分工: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[J],经济社会体制比较,2009(5).